Category Archives: 听书读书,头顶不秃

听书总结(161-170)

The Art of the Good Life (11/22/2023) 听完了The Art of the Good Life。这和The Art of Thinking Clearly是同一个作者,书的章节也高度类似,若干独立且短的章节汇集成为一本书。这本书总的来说还可以,给如何过完人生有一些很好的建议,但这种文摘类型的书也有其缺点,主要问题在于章节之间相对独立,没有一种逻辑上的承接关系,导致听起来非常费劲。此外,对于这个主题已经有太多的文章了,新鲜感没有太多,且这种合集很难显示出作者独立的思考和观点,所以记忆点不是很多。总的来说还算是比较合格吧。 On Immunity (11/30/2023) 听完了On Immunity。作者是不愧是专业作家,东扯西拉一大堆,听上去头头是道,但没有任何结论。这本书主要讲关于免疫尤其是疫苗的话题,作者由于不是专业出身,极力避免了专业方面的叙述,而从一个家长和普通人的角度看待免疫和疫苗。也许是作者有意,也许是能力有限,整本书显得过于小心翼翼了。我猜想作者试图以客观的角度描述看待疫苗的不同观点而不是直接表达自己的结论,但说实话两方完全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反而是作者为了搞平衡写的非常收敛,听上去非常难受。不得不说作者的文笔很好,每一章都能从看上去毫无关系的故事开始,扯到免疫的话题上来,这其实需要很强的文字功力。但是每一个问题都没有讲透彻,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写法。 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 (1/11/2024) 听完了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这本书很长,是枪炮,细菌和钢铁的作者另一部力作。这本书以新几内亚部落人的生活变迁为背景,主要讲述传统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巨大差异,且主要侧重于社会层面。作者显然对于新几内亚部落的传统生活有相当的了解,全书以社会学式的研究,对于部落的文化,社会结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孩童教育,矛盾冲突,饮食习俗,等等有着极为详细和深入的阐述。可以说,读了本书后,基本会对于部落文化有着全方位的了解,而不是观光者式的猎奇,或者探险家式的浮云掠影般的比较肤浅的感受。我感受比较深的几点有,部落间的冲突由于缺少来自于更高层的强力仲裁,往往导致暴力活动更频繁和血腥;由于靠天吃饭导致部落忽略深耕技术,但追求风险低但产量更少的种植;部落人的一生由于意外导致的死亡率相当高,反而不会像现代人般重视一般性质的意外;很多部落面临现代社会面临巨大的挑战,比如语言的消亡和糖尿病人的急剧增加。这本书的后记我认为是写的最好的一节,作者受到新几内亚部落文化的熏陶,再与美国这样的最发达社会做比较,一口气吐槽了很长。我认为这才是他写这本书的初衷:这是总结了他一生的经历,和对于故乡文化的认知,写下的给新几内亚的礼物。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常感到,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往往都是类似的,我时常可以看到中国乡土社会的影子,而这种乡土社会结构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有的已经土崩瓦解,有的则以另一种形式保留下来。很遗憾中国没有这样类型的研究和书籍,能把这种变化记录下来。其实这种变化蕴含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几千年皇权君权和儒家文化对于人的思想影响,也造就了今天中国的面貌。这本书有一点问题,就是有的章节写的过细,感觉和主线没有什么关系,但总的来说相当不错,强烈推荐。 Rationality: What It Is, Why It Seems Scarce, Why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听书读书,头顶不秃 | Leave a comment

听书总结(151-160)

Poor Economics (8/30/2023) 听完了Poor Economics,又称穷人经济学。这本书主要分析穷人的金钱观,财富分配,和应该如何扶贫。这本书的有些观点对后来人的影响很大。中间举的例子大多以印度为主,有些许中国的例子和非洲穷国的例子,大概是因为作者是印度人,对本国底层非常了解。本书出版于2011年,现在回过来看,对于穷人的很多描述都是非常准确的。也和我小时候看到的和经历过的穷人生活非常贴切。本书的前半部分主要讲穷人的财富观,和大多数人想象的不一样,在当今社会,赤贫或者说吃不饱饭的贫穷其实比较少见了,但是穷人更愿意把为数不多的余钱放在能带来短期快乐的事物上,而不是考虑长期的,能提升自己的花销上,比较典型的就是每家都有电视机(十年前智能手机刚刚出现,放到现在应该就是抖音一类)。这本书还详细描述了穷人的教育落后的原因,比如牺牲全家大多数孩子的教育机会来成全少数,从回报上看这其实是不划算的。再比如因为穷,老师潜意识中会把穷和成绩底下划等号,从而没有教书的积极性,穷人的子女大多也没有学习上的自信心,从而进入恶性循环。这本书后面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描述穷人在贷款上遇到的问题,由于穷和缺乏信用,需要钱的时候只能找高利贷借钱应急,稍不注意就掉到坑里。但是用社会组织来提供短期贷款也有很多实际操作中的问题。这本书最后讲了政治上如何解决由于政府缺乏管理能力无法解决贫穷的问题。总的来说这本书前面写的不错,从中间借贷开始有点过于琐碎了,有可能是作者对于这一块很了解,希望详细解释,但是没有写好,听起来没有重点,虽然举了很多例子但不知道观点是什么,一直到最后都非常乏味。我个人对于穷人经济学这个话题的理解是,穷人并不是因为笨或者懒变穷,而是由于缺乏机会不得不把大量时间用在重复或者低效的工作上,结果每天自己非常疲乏,缺少和不同社会层级接触的机会,也缺少系统提升自己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同时由于社会的金字塔结构,下层人口的数量也远远大于上层人口,造成内卷激烈,一般的小生意做到一个阶段很快会到达瓶颈。实际上这个话题对于社会每个阶层都是适用的。大部分人到了一定阶段后会放松下来,因为更上一步需要巨大的勇气和仔细的人生设计,从高处往下看,这些人其实都是穷人。 The Most Powerful Idea in the World (9/9/2023) 听完了The Most Powerful Idea in the World。仅从标题来看的话,这本书有点文不对题,内容主要是讲蒸汽机时代的历史人物。众所周知,工业时代的标志是用机器替代人力,而蒸汽机的出现是人类史上的大事件,从而让人类完全摆脱了利用自然力如水力的限制,从而把生产和活动范围大大拓宽了。这本书像是一部人物群像志,介绍了从文艺复兴开始尤其是热力学兴起的研究开始,人们发现蒸汽受热膨胀的属性,到活塞和密封技术的发明,到机械传动系统的逐渐改进,一共介绍了至少一二十个历史人物,其中包括瓦特,他们在这段历史中都起了关键的作用。本书还介绍了创新制度比如专利制度的出现对于技术推动起的关键作用。书中还用大量篇幅介绍了这些人物的经济状况,他们中不少人都是后来开厂,有的成功了,有的并没有。这本书最大的问题是书名具有误导性,导致我始终进不去,感觉一直游离在全书内容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当今的机械和燃气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当年的尖端技术很多被淘汰,这些历史人物大多数也淡出人们的视野,很多人名都没有听说过。这本书也不是单人的传记,每个人分配的时间有限,所以听上去很杂乱。 Psychology of Money (9/11/2023) 听完了Psychology of Money。这本书主要讲投资和心理学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很多我已经知道,所以听起来没有那么震撼。但是这些知识对于所有投资人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刚开始学习股票交易的小白。比如获得财富和保存财富是两个完全不同逻辑的行为,很多人因为混为一谈而遭遇惨败。比如复利的关键在于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但有人习惯于使用杠杆导致现金流出现问题,导致不得不中断这一进程。比如理性的行为和正确的行为往往是不同甚至是矛盾的。比如人们习惯于遵从年轻时候的经验指导日后的行为,但世界在变化,永远没有不变的方案。比如肥尾理论,人们成功与失败的大部分原因往往取决于一些很小概率但是发生的事件。这本书结合了个人投资与经典著作thinking fast and slow的某些理论,虽然不是很深入,但书中的亮点还是很多。这本书到了最后部分开始发力,我觉得尤其后半部分写的非常不错。投资其实是导致一个人心理变化起伏非常巨大的过程,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或者经验积累,很容易犯错且知道的时候太迟。强烈推荐。 The Rational Optimist (9/17/2023) 听完了The Rational Optimist。和一般的书散播焦虑和悲观预测不同,这本书一上来就宣称主题是对人类未来充满乐观。这本书很长,用了大量篇幅回顾人类的历史,尤其是作者认为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些关键点。如果一个国家能采纳并政策上支持这些部分,将会获得繁荣,反之则会走向衰落,无论之前多么辉煌。这些点包括:社会工作的精细化分工,自由贸易,全球化,自由市场下的竞争,等等。作者还列举了历史上多个时间段的悲观主义思潮,以及后来被证伪,比如马尔萨斯的人口学说在化肥等科技发展下无法成立,还有能源危机,气候危机,等等。这本书的一个问题在于,作者的论证过程,尤其是关键部分的论证逻辑是基于叙述式,而不是证据或者确凿的数字。这对于回顾人类社会发展这个大型题目而言,逻辑强度有点不足,比如参照Smil的关于能源的历史论述,作者只能说煤炭价格长期趋于稳定,尽管需求提升了几百倍,但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结果,不能把这个拿做证据说明能源危机不存在,或者并不严重。同样,人类社会过去经历过种种危机但最终没有朝最坏的方向发展,这是历史事实,但不能拿做证据说明以后也不会。作者对于全球化或者自由分工的论证还忽略了一些重要事实,比如财富的两极分化,极端主义的思潮,极权主义,共产主义。他们都是作者宣扬的反面,我们到底应该持悲观还是乐观的态度,这些都被忽视了。最后还要赞扬一下朗读者,这本书在他极强感染力的朗读下,至少提升了一整个档次,相当惊艳。 Culture: The Story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听书读书,头顶不秃 | Leave a comment

听书总结(141-150)

Being Logical (4/17/2023) 听完了being logical。这本书并不长,主要讲逻辑的理论和人们通常犯的逻辑的错误。全书有点干,除非对理论有兴趣,一般情况下很难听下去。我觉得培养逻辑能力,一方面需要理论知识,另一反面需要在实际中找各种例子进行逻辑挑错。这种例子在自媒体时代比比皆是,比如党国的宣传,美国左右两派的报导很多时候都无法逻辑上自圆其说。至于逻辑的理论,只需要知道A->B只与非B->非A等价,而和剩下其他所有的推理都不等价,就够了。讲逻辑从道理上讲不难,但是在实际中有各种各样的陷阱,人也会被有意无意误导。对待外来的信息,始终保持谨慎和客观的立场,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成为一个讲逻辑的人。 Conscious (4/26/2023) 听完了conscious。这是一本很短的书,主要讨论conscious,或者意识本身。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还是可以的,人们以为自己有意识,思想是独立思考的产物,却不知一切都在大脑的控制下,某种意义下所谓的意识只是认知系统下面的傀儡。书中举了砍假手但人会痛的例子,我正好看过这个视频。书的后半部分开始讲哲学意义上的意识和外延性质的讨论,这时候我慢慢赶不上作者的节奏了,感觉抓不住要点。总的来说获得了一些知识,如果能展开来讲,节奏放慢点可能收获更大。 What If? 2 (5/2/2023) 听完了what if? 2,比较失望,这本书沿用了第一本的风格,表面上看是作者回答一些小孩或者大人的奇怪的问题,同时进行科普。和第一本有所不同的是,这本书的问题更加狂野(wild),而且有很多比较雷同的地方。比较常见的就是关于宇宙,星系等大尺度下的提问,有很多问题从受过教育的眼光看非常无知。不可否认有时候孩童的问题虽然简单并且肤浅,但是代表了人在缺乏相应知识的情况下最原始且直白想要获得答案的冲动。比如有人问开着车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要多长时间,或者吐口水要多久能把游泳池填满。这本书显然没有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比例,以至于大部分都局限在人的自然认知和星系框架的比较下,听起来重复性太高,令人疲惫。 Why You Eat What You Eat (5/5/2023) 听完了Why you eat what you eat。这本书写的相当好,它的价值即使在朗读者糟糕的表现下也掩盖不了。这本书分析了人与食物之间的关系,几乎涵盖了一般人能想到的所有方面。比如人的味觉其实和嗅觉紧密相关的,美食首先刺激的是嗅觉,让人产生各种联想才有了想吃的冲动。比如人的味觉并不准确,喜欢吃重口味的人大多是因为基因的原因味觉不灵敏。比如人们对食物的认知和文化,食物形状,进餐灯光强弱,周围音乐,甚至碗的大小都有关系。比如人们对于甜食或者软糯食物的热爱有着更深刻的童年记忆的印记。书中列举了很多研究的结果,说实话我个人认为有的研究价值并不大,但是作者能阐述非常清楚,并能用来说服读者,这是很了不起的。我很感激作者能让我重塑了食物观,解释了一些曾经有所感受,但无从解释的食物上面的问题。这本书的最大败笔在于朗读者毫无情绪的朗读和比较快的语速。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一本关于食物认知方面的书,虽然有的观点不能完全同意。强烈推荐。 Stress Less, Accomplish More (5/16/2023) 听完了Stress Less, Accomplish More。这本书是讲meditation的,顺便给作者自己的冥想项目做广告。我以前接触过冥想,但这本书写的很一般,如果一个人从未接触过冥想并听了这本书的话,十有八九会产生很深的不信任感。当然这本书在某些方面有启发意义。比如我认识到,冥想本身只是一种形式,目的是调整心态和修正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感悟,并与内心的焦虑和解。归根到底,还是人们对于思维的模式和思想的产生方式了解太肤浅了,不得不用一些比较外围的方法来探究。从这本书来说,写的不好的原因在于一开始吊住读者胃口,一直到一半的时候才开始讲有用的东西,然而又开始讲没用的内容。全书7个小时完全可以把冥想的本质说的很清楚,但本书把相当的篇幅浪费在以实践者口吻讲冥想给自己的好处。我认为在这种问题上,个例并没有说服力,过多的个例反而起到反作用。 Upheaval :Turning Point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听书读书,头顶不秃 | Leave a comment

听书总结(131-140)

Rules of Estrangement (1/24/2023) 听完了rules of estrangement。这本书写的非常好。这本书主要讨论成年子女和父母疏远的问题,作者作为心理学家帮助了很多父母和子女的严重疏离,在书中也举了很多例子。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讨论的很透彻清楚,作者也不止一次写明,成年子女和父母的疏离,事实上有很多是无法解决的。大部分时候,父母和成年子女的矛盾从子女成年独立后出现,伴随着离婚,再婚,心理问题,性取向,毒品,年少时候的教育,孙辈的教育,文化冲突,社会变迁,甚至于心理医生的怂恿也是造成疏远的重要原因。作者举的很多例子很有代表性,有很多与我亲眼见到亲身经历的几乎一模一样。作者主要从父母的角度出发帮助缓和关系,因为这种关系里面父母永远是弱势的一方,但也是最难改变的。我觉得所有人,不管有没有类似的家庭矛盾,都应该读这本书,非常有价值。强烈推荐。 Noise (2/6/2023) 听完了Noise。这是thinking fast and slow作者多年后的另一部著作。这本书主要讨论noise对人,尤其是在社会科学中对人的影响。全书的逻辑是首先介绍noise,noise与bias的区别,人们为了消除noise所做的努力,各种noise的细分,pattern noise,level noise,occasion noise等等,如何减少noise,以及实际操作中的取舍,等等。前半部分写的非常好,详细剖析了noise和bias的区别,noise在统计学上的描述,和各种noise的消长,等等。后半部分有点重复,尤其在某几章节用了一些实际的例子和大量人物的对话,感觉和作者一贯的风格有冲突,不知道是不是本人写的。除开这些,这本书干货满满,我甚至觉得朗读者速度太快了,时不时需要慢下来思考。我唯一不太理解的是这本书大量使用了法官判案作为例子来阐述noise。众所周知英美法系里面法官对于案件有很强的的主观判断,所以从客观讲,偏差是相当大的。但是从案件的角度看,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的,用noise的标准来衡量判案的公正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所以全书讨论后的结论是开放性的,这大大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和接受作者观点的程度。我个人觉得,如果使用稍微更有衡量标准的例子,效果可能更好。总而言之,如果一个人对noise这个题材感兴趣,这是一本必须阅读的书。强烈推荐。 How to Live (2/7/2023) 听完了How to live。这本书比较短,但我万万没有想到这本书如此低级。首先作者朗读水平非常拉垮,朗读的声调和蔡奇在老江追悼会上的主持几乎一致,就是每个字无一例外拉长了读完全破坏了正常语言中的节奏。过了一会发现其实作者是可以正常说话的,那么这样朗读除了拖延时间外完全无法解释。其次,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之糟糕且前后矛盾。刚开始给人的感觉作者的人生哲学类似老庄,鼓励大家摒弃所有物质羁绊和社会化生活,自己种地做饭,断绝一切可能和外界有牵扯的生活方式。然而到了后半段,又鼓励大家周游世界,游戏人生,放浪形骸。关键作者在描述上还非常极端,语气居高临下,一副上帝指点众生的模样。我很好奇作者本人又是如何活着,游历过多少国家,是不是从不买房,把所有钱都买股票。这本书几乎是我听书以来的下限了,虽然不是一无是处,但不是我喜爱的风格。 The Secret Life of the Mind (2/20/2023) 听完了The Secret Life of the Mind。一开始没想到这本书很硬核,干货很多。这本书主要讲人的意识方面的很多知识,包含了有很多比较有趣的发现,比如婴儿比人们想象的更早具有意识,即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再比如第二语言使用了人脑的偏逻辑思考的部分,所以当一个人情绪激动的时候,使用第二语言吵架或者和人交流会更快的冷静下来。这本书还包含了一些比较新的研究成果,由于我听的时间不好,很多没有记下来。这本书还是值得再学习一遍的,强烈推荐。 You Just Need to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听书读书,头顶不秃 | Leave a comment

听书总结(121-130)

Thinking in Bets (11/10/2022) 听完了Thinking in bets。这本书主要讲如何做决策,在有限的经验下或者带有成功概率的过往案例中。换言之,如何辨别过往的成功是策略正确,但运气不好,还是策略错误,但完全凭借运气。如果不能辨别的话会对当前的决策产生完全相反的选择。这实际上涉及到一个更深入的题目,那就是人往往是结果论,仅仅凭借结果来简单评判当时选择的对错。作者是职业牌手,所以对这个问题有很深入的思考。打牌有个好处,那就是人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判断,大多数基于本能,同时结果如何马上就能知道,反馈非常快,只要善于总结的话有很多的数据来源。可以想见这套体系有很多用处,小到炒股,大到人生的某些选择。这是作者系列作品的第一本书,里面有很多牌桌和体育比赛的例子,有很多点只是提到并没有深入下去,但我觉得带来的思考很多,强烈推荐。 A Molecular Away From Madness (11/13/2022) 听完了a molecular away from madness。这本书一共讲了9个故事,每个故事的结构都非常一致。一般是先讲一个人脑子坏掉的故事作为引子,然后跳回若干年前人类对这个病种的研究,成因和可能的治疗方案,最后回到故事。病人最后大部分都死掉了。回想起来,这本书讲了9种大脑常见病变导致的认知能力异常,有的是基因原因,有的是免疫疾病,有的未知比如阿兹海默,有的是化学分子中毒。从讲故事的角度这本书写的很不错,不光有病例,也有对病症的发现,治疗历史和很多八卦,对于认知疾病或者脑部病变有兴趣的,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门或者科普书籍。这本书风格有点独特,强烈推荐。 Atlas of the Heart (11/21/2022) 听完了Atlas of the Heart。准确的说这是一本讲情绪的书,作者描述了在若干的场景下人可能出现的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从中文语境看,常见的情绪有喜怒哀乐,但实际情况中人的情绪远远多于这四种情况,作者认为有87种。在英文下很多看起来相似的对情绪描述的用词其实并不完全一样,所以这也是一本对英文词汇有相当要求才能完全听懂的书。我觉得可能对于英语母语的人比较自然,但是对于我这种第二语言的就比较吃力了。因为要描述情绪的话一定要用准确的用词,作者用了一部分篇幅仔细区分了若干情绪的异同,其中也引用了大量心理学家对于这个课题的研究结果,可以说比较硬核。我认为这种对于情绪的细分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非常有利于在自省的时候了解到底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和找出底层的原因。我印象比较深的比如,作者指出人对于比自己优秀的人不会产生嫉妒心,反而更容易嫉妒自己认为不如自己的人。比如负面情绪并非是一件坏事,比如愤怒甚至不能算作一种情绪。我听过作者以前写的dare to lead,相比而言这本书有了脱胎换骨的进步,感觉作者写这种问题更纯熟,朗读也更自如了。这是一本值得集中完全注意力学习的书,强烈推荐。 Quit (12/8/2022) 听完了quit。这本书写的非常好,主要讲放弃。作者是thinking in bets的作者,我也刚听过那本书,这本书比那本书写的更好。坚持和放弃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长久以来人们经常歌颂坚持是美德,放弃是耻辱。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合适的时候放弃反而是最明智的选择。这本书讲了很多关于放弃的故事,有的听上去容易然而实际中非常难以做到。第一个就是在登珠峰时候面对近在咫尺的峰顶选择回头下山的故事,当然还有更多类似的故事,创业者在付出巨大的成本后放弃项目,普通人放弃职业转行,作者甚至提出放弃顾问的提法,专门教人如何选择放手。这本书给我很大启发,放弃和坚持都同等重要,人们更多时候被坚持二字蒙蔽了想法,失去了自身更多的可能性。作者写法上很克制,没有过于偏激于一方面,举例恰如其分。全书的精华在后面三分之一处。书中提出的观点值得反复回味,强烈推荐。 How to Avoid a Climate Disaster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听书读书,头顶不秃 | Leave a comment

听书总结(111-120)

Breaking the Age Code (9/8/2022) 听完了breaking the age code。这又是一本标题党的书,内容和书名打了明显的擦边球。我以为是抗衰老的书,但这本书实际上只讲了两件事,第一,衰老是自我和社会对高龄人的双重暗示,你只要不觉得自己老,就会活得更久。第二,现代社会对老年人存在系统性的歧视,应该比照LGBTQ人群的做法,把对老人的歧视放到政治正确的语境中去,比如禁止针对高龄人士的负面词汇,好莱坞电影里强制加入老年角色的比例,等等。且不说这种观点是否客观真实,这种人为切割群体,打着为部分人群请命的口号,实则为了个人出名,而不顾客观现实,甚至曲解科学实验结果(限于篇幅这里不展开对于书中科学部分的批评),这是值得警惕的。这本书完全按照畅销书的写法,灌水的部分占了大概80%,我觉得书的附录才是全书的总结,看这部分就够了。这本书算是消遣读物,千万不能当真。 Collective Illusions (9/15/2022) 听完了collective illusions。总的来说比较失望。这本书开头写的很好,讲人们为什么总是被少数人代表,尽管大部分时候少数人的观点并不是主流,但一旦小众观点形成之后会形成巨大的压力去逼迫其他人接受。这点在网络时代尤为明显,也被别有用心的组织和国家利用来分裂人群(我对于此点有疑惑)。我原以为会从这里开始讨论下去,没想到作者开始拉扯别的内容,到了最后都没收回来。这本书最大的问题在于内容太分散,缺乏一根主线串联,听完后面完全不记得前面已经讲过什么。更糟糕的是举的例子和内容没什么直接联系,更加缺乏记忆点。我只记得一点说碰到对方要代表你的时候,一定要站出来表达自己的声音让别人听到。其实人的认知很多时候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极易受到周围人和环境的影响,所以要时刻警惕,并能够分辨出具有破坏力的影响才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可惜很遗憾这本书没有往这个方向深入讨论。 Anxiety (9/19/2022) 听完了Anxiety。这本书写的不是很好。字面上,应该是讲如何解决焦虑,实际上这本书也写了,比较实用的一个是每天以写信的方式记录心情,从而缓解焦虑的症状,一个是做冥想,还有一个比较深入的办法就是找到焦虑真正的原因并解决它。但这本书贯穿始终大量讨论对于死亡的焦虑,比如亲人去世导致的焦虑,或者对于死亡的未知恐惧而产生的焦虑。加上作者是做临终关怀的,举了大量类似的例子,我觉得书名应该改成比如“如何面对死亡”这样的更贴切,因为实际上人们的大部分焦虑和死亡关系并不大。这本书写的不好的另一个原因是喋喋不休的重复同一个点,或者在一些细小的地方篇幅过大,加上表达上也并没有出彩的地方,所以听起来非常沉闷。 The 12-hour walk (9/23/2022) 听完了The 12-hour Walk。这本书有很多出乎意料的地方,一开始看书名以为是励志的书,没想到听了一会之后,真的是叫人步行12小时。这本书的结构和写法非常聪明,作者亲自朗读也大大增加了有声书的体验。这本书有点像自传,但在每章的结束写明这和走12小时的关系。如果像很多书一样,把这部分类似于理论的部分放在每一章的开头,后面再讲故事的话,效果会大打折扣。也不知道为什么这种反向的做法感觉非常有力量,可能是前面故事的部分写的太好了,当读者还在回味的时候趁机加入打鸡血的内容给人非常受用。作者早年在金融公司工作,后来为了参加奥运会毅然辞职去全职训练。当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他成功转型搞极限运动,足迹遍布南极北极和各处的高山顶,保持了多项世界纪录。步行12小时并不是目的,而是锻炼意志力的手段。虽然书并不长,但我感觉很受启发,强烈推荐! Radical Curiosity (10/2/2022) 听完了Radical Curiosity。这本书一开始就听起来很费劲,写的非常理论,很像enlightenment now那本书的感觉。作者是从社会的角度谈论如何提高创造力,比如教育,媒体,很少讲个人应该如何如何。从中间开始慢慢的和这curiocity没太大关系,夹杂了作者自己很多私货,和对当前社会的很多看法,比如blm。不否认作者对于很多社会现实有自己的理解,文字功力也很深厚,对于我而言听起来虽然不是很有兴趣,但整本书还是很顺畅。总的说来,我觉得文不对题的时候,就应该换个标题,否则就是对读者的变相欺骗。不喜欢这本书。 The Brain Fog Fix (10/8/2022) 听完了The Brain Fog Fix。这本书出乎意料,写的很不错。这本书主要讲述如何从食物和日常生活习惯入手,解决健康的一些问题。表面上讲大脑的健康,实际上涵盖的面很广泛,食物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也很具体,连吃什么东西,什么牌子都列出来了。坦率的说,我对作者全面倒向有机食物的倾向不是很赞同,但是作者实际上也明确表示,使用健康的食品并不意味着多花钱,因为很多非健康食物其实也不便宜,反而要明白什么应该购买,什么不能购买。这本书写的非常清楚和细节,我觉得,如果读者听完了还不能付诸行动的话,那一定是读者自己的问题。这本书是作者自己朗读的,这是完全的加分项,因为作者明显知道整本书的卖点在何处,非常有说服力。虽然我不完全赞同作者对于代糖,味精,大豆油,非有机食品,转基因和一些别的东西的看法,但就这本书的写作和观点输出来说,强烈推荐。 You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听书读书,头顶不秃 | Leave a comment

听书总结(101-110)

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3/9/2022) 听完了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这是一本外国人讲述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书,长达37个小时,也创下了听书的新记录。此书写于1990年,所以写到六四就结束了。尽管如此,这也是了解中国历史的巨著。和中国史学家对近代的划分不同,作者认为中国的近代史从明末开始,所以这本书是从崇祯即位的风雨飘摇的明末开始的。和其他著作明显不同的是,作者非常小心避免在书中加入个人观点,所以全书都是以第三者的客观角度讲述的。尽管这本书相当长,但对于近代中国近400年历史而言,很多著名事件也只能点到为止。这本书更加侧重于政权的更迭和政治人物的兴衰,所以叫“近代中国政治史”可能更为恰当。作者的文笔很好,虽然没有到行云流水的程度,但是足够让人一口气听下去停不下来了。朗读的质量也非常高,对于中国如此之多的人名地名,几乎没有明显的错误,这是极其不容易的。这本书按照时间顺序,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内容。越接近当代内容越详尽,所以80年代的中国占了相当大的篇幅。事实上,1949年后的内容占到了几乎全书的四分之一。作者对于中国的历史是相当熟悉的,但更令我震惊的是作者叙事的重点几乎和我高中时学习的历史一模一样,除去一些敏感事件,我几乎以为一定有一方抄袭了另外一方。无论如何,虽然写书时作者没有预料到邓小平会有92年的南巡,也不会预料到中国30年后会有经济上脱胎换骨式的变化和政治上的倒退,但就历史而言,这是一本极好的中国近代史教材,告诉我们曾经发生过的地覆天翻,提醒我们很多名字几乎被遗忘的仁人志士。这本书也有一些遗憾,主要在于过于重视客观性的叙述而缺乏某些画龙点睛式的总结。当然这也许是作者故意为之,否则观点先行的话影响本书的观感。听得时候我时常感受到个人在历史中的无力。历史确实是由许许多多的人推动的,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精彩和无奈。历史犹如舞台剧,能上台露脸的人已经少之又少,而能留下最深印记的更多是一个个悲情角色。人生短暂甚至快于流星划过,这本书能将最亮的一瞬间记录,已经不能再苛求更多。强烈推荐之。 Immune (3/22/2022) 听完了immune。这是迄今为止我看到的讲免疫的最好的科普读物。在听到不到10%的时候我就知道一定要强烈推荐本书。这本书涵盖了免疫系统迄今为止所有的重要概念和重大发现。众所周知人的免疫系统是极其复杂的,尤其近二十年人们对免疫的认知有了极大的知识更新。我很多次学习免疫,结果都是一头雾水,这和缺乏好的教材很有关系,因为大部分知识还没有进入教科书。这本书的作者自称为科学作家,虽然不是职业科学家,但是书中对于各种细胞和功能的描述是极其精准和谨慎的,能把如此复杂的系统介绍的条理清晰头头是道,实际上是极其困难的。我认为没有人在实际中能够通过一遍的学习就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知识,所以这本书是非常适合入门和反复阅读的,因为文字非常易懂,知识点准确且毫不陈旧,实际上作为消遣读物也非常适合。这本书前半部分比较硬核和较多干货,主要介绍免疫系统的概念,重要细胞和它们之间的调控。后半部分比较接地气,介绍一些大众感兴趣的话题,比如疫苗,养生,过敏和最近的covid。我认为这本书值得每个人阅读,尤其在新冠病毒肆虐的当下。我甚至在听完后马上听了第二遍,这是以前从未发生过的。强烈推荐之。 The First 90 Days (3/31/2022) 听完了the first 90 days。这是一本针对职场leader在刚开始履新时候写的书,事实上,我认为这本书的目标对象大概只有人群的5%不到,因为适用的情形非常特殊,时机也很特别。刚开始听的时候,觉得写法比较老套,但是越听下去这是一本干货满满的书,讨论了很多职场上要注意的细节,如何对待新上司,新下属,新的平级同事,如何短时间建立信任关系,避免颠覆性犯错,书里面提出了许多非常具体的建议,同时这些建议非常有意义,几乎涵盖了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有人说,leadership是天生的,但是,就算一个人没有这样的天赋,通过实践和书本的学习也完全可以做一个广泛意义上成功的leader。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我认为这是一本在职场上每个人都应该读的书,就算你现在用不到,也应该知道已经有人做过精辟的总结,比自己走弯路要好的多。强烈推荐。 101 Essays That Will Change The Way You Think (4/24/2022) 听完了101 essays that will change the way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听书读书,头顶不秃 | Leave a comment

听书总结(91-100)

Passive Income Ideas (10/9/2021) 听完了passive income ideas。感觉这个作者是对passive income有什么误解,完全文不对题。这本书应该改名叫“网上打零工工作一览”,列的五十多种兼职几乎完全和互联网有关系,连uber送饭,airbnb都包括了,更不用说youtubler,instgram这种视频网站,和网上卖货,网上出租,产品评测,填写调查问卷,等等,没有一个能作为一般意义的passive income。我认为这本书的意义在于介绍了互联网相关的很多新兴工作,以前都闻所未闻,比如卖上课笔记给同学,老师卖讲义给别的老师(??),但如果要靠之挣钱,除非全职投入,玩票性质的性价比是极低的。在我看来还不如专门出一本书只讲直播带货,这在中国已经形成巨大的产业链。这种贩卖标题党的书应该立刻送去垃圾堆。 The Science of Sleep (10/20/2021) 听完了the science of sleep。作为讲睡眠的书,可以作为why we sleep的辅导书成为一对。这两本书大部分内容是重合的,但听起来感觉十分不同。这本书主要以问答的形式,讨论睡眠中的一些常识和常见问题。两本书是有互补性的,前者科学性更强一些,这本书消遣性更强一些,所以表述很直白,容易听懂但不严谨。由于问答的形式,导致整本书的逻辑很弱,知识点很散乱,听了后很难记住。重要的地方一带而过,要是能多加描述就更好了。然而让我瞠目结舌的竟然是最后为了政治正确而强加的一段话,意即本书对男女的讨论是名义上的,无意冒犯变性人,双性人云云。但本书对性别的分开表述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比如孕期怎么睡觉,完全没有涉及到男女因为生理不同而睡眠不同的话题。这种过分的小心翼翼显得有点哗众取宠了,不推荐阅读。 Grand Transitions (10/29/2021) 听完了Grand Transitions。这是Vaclav Smil的新书,得到有声书到货的消息,我第一时间取消了听其他书的计划,全力听完了这本书。Smil的书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视野宏大,讨论问题的角度与众不同,引用的数字极其多而且丰富,用数据说明问题。刚开始的时候很不适应,但是一旦进入之后会发现这是极少数作者能做到的以百科全书式的画面感来写作。这本书主要讲人类历史的大变迁,开始讲述人口,城市,农业,饮食,等等,从讲能源,经济,环境等开始进入佳境,中间讲手机的一段让我印象深刻,到了全书后半段才是精华,也透露出作者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那就是给全球碳减排泼冷水,认为在没有突破性能源取代方案的情况下,2050年零碳的目标不可能实现。书中列举了很多数据和事实,我无法验证数字的正确性,但是认为论证是很有力的。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已经极其深入,在当前技术的条件下要完全退出同时保障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即使有可能,也至少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所以全球变暖是无可避免的大趋势我认为所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对人类历史有所思考的人都应该读Smil的著作。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写的很精彩,强烈推荐。 Enlightenment now (11/10/2021) 听完了Enlightenment now,感受很复杂。由于刚听了grand transition,里面Smil对本书一顿猛批,而中间正逢李泽厚逝世,生前他很赞同此书观点。听完后我很理解此书带来的争议。与一般的作者贩卖焦虑不同,本书作者对许多通常人们担忧的现象,如环境,全球变暖,政治观点极端化,核武器泛滥,道德的讨论,持完全正面的态度,且作者本人并没有明示的立场,对左中右派都各有批评,所以本书不是很招人喜欢。其次,我认为作者首先是哲学家,所以很多讨论是哲学意义上的,而不是事实先行的原则,这也是Smil强烈不满的原因之一。而我比较不满意的地方在于作者对于民主的极端推崇,而忽视了很多小国家民主转型后事实上社会的倒退,其次还有一些别的方面。然而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这种哲学化的写作手法让人无法轻易反驳,我在听书过程中一直试图反击某些观点,但始终抓不住要领。书的前面对全球碳中和的讨论和Smil的书比起来真的是弱爆了,但Smil也只能对这一点攻击。这本书长达20小时,我认为作者是奔着高端宏大叙事去的,讲的东西太多以至于有的地方没有讲透彻,如果篇幅再翻一倍,结果应该更好。无论如何作者提出了他的思考,不管听众是否完全同意。这本书虽然有争议,仍然强烈推荐之。 Shape (11/19/2021) 听完了shape。这是一本科普数学的书,和前面how not to be wrong是同一个作者。这本书主要讲几何和拓扑,从洞这个几何概念开始,讲了随机游走,马尔科夫过程,病毒的传播,当然着重讲了covid应景,一些树的概念,公平游戏,棋类,人工智能战胜人类棋手,洗牌,选区与选票等。前面大部分写的还是不错的,和前面那本书的比较类似,基本上能做到深入简出,也就是难易的概念都有涉及。然而我最不能理解的是最后一章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讲选举,即为什么选区的组成能极大的影响选举结果。虽然这是个不错的课题,但是放到一本讲几何的书里面显得格格不入,我甚至认为这就是作者夹带的私货,如果去掉这一章不会对全书有任何影响。结尾conclusion也写得不好,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比较可惜。 Frequently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听书读书,头顶不秃 | Leave a comment

听书总结(81-90)

The Intelligence Trap (8/3/2021) 听完了The intelligence trap。感觉一言难尽。说实话这个题材是我等待了很多年,希望有人能写的。为什么很多看起来很聪明的人(实际上也很聪明),会经常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比如科学家支持明显反科学的理论,比如一些高智商的人成为trump的铁杆粉丝,甚至支持其毫无逻辑的理论。这本书试着给出解答。作者从智商测试以及标准化考试开始,介绍现代社会是如何开始用考试来测试智力和知识水平的,虽然能测试的只是智力(intelligence)的一方面。这种标准化考试深刻改变了现代社会的教育和人的认知。作者还介绍了学习的过程,抨击了欧美的简单化的教育理念,作者认为,学习越难的知识的题目,收获才越大,用了日本的教育作对比。书的后部分有点偏题了,讲聪明的人聚在一起反而互相抵消而无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以及一些经典的失败例子。总的来看这本书提出了很多深刻的问题,也尝试解答,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深入下去,同时举的很多例子很不恰当,我认为其实起了反作用,让人质疑作者的观点。同时写法上也值得商榷,很多内容写出来没有意义。中间一度我是很震撼的,因为讨论了很多认知中的关键的问题,比如fixed/open mindset,fast/slow thinking等其他经典著作中也讨论过的内容。感觉这本书是抛砖引玉,没有完全达到我的期望。希望能有更深刻,更有见解的著作出版。如果没有的话希望有一天我能写一本这样的书。虽然有很多瑕疵,还是强烈推荐。 How to Analyze People (8/9/2021) 听完了How to analyze people。这本书太干了,听起来很难受。这本书是讲如何根据一些细微动作表情快速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想法。里面涉及到心理学,行为科学和人的思维等很多知识。其实题材和内容都是可以的,如果稍微展开一点多举例的话效果会好很多。然而这本书完全是精简教科书式的写法,一条两条三条下去,每一条信息量都很大,但给人反应和思考的时间很短,所以听起来经常跟不上。同时这本书讲了很多结论性的东西,但没有推导的过程,比如如何判断一个人说谎等。虽然我相信大部分结论都是合理的,但有的地方不容易让人信服。这本书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朗读者的语气太轻佻了,我认为这是一本严肃的读物,但朗读者不知为何希望听者以娱乐的心情听这本书,所以感觉很违和。本来还比较推荐的,有点可惜。 A Thousand Brains (8/29/2021) 听完了A thousand brains。这是前palm创始人写的关于大脑方面的书。严格来说,这不是一本科学著作,因为大部分内容都是作者的猜想。作者声称自己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大脑认知方面的模型,可以解释很多现在解释不了的现象。和很多民科宣扬的奇谈怪论不同,我承认这套理论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很多观点现阶段无法实验证实。所以只能谨慎的相信。书的后半部分逐渐偏题,讨论了很多科幻小说中比如人机结合未来的实际可能性,或者移民外星球,智能机器人的可能形态,和如何永久保存知识和智慧,感觉就是为未来科幻小说写了一个纲领。如果二十年后实验能证实作者的千脑理论,这会是一个奠基性的作品。但我直觉上认为人脑的认知模型应该不是作者设想的样子。尽管如此,书中的一些内容还是很有意义的,比如讨论人为什么会固执的相信一些伪科学和假消息。比较遗憾的是书的后半部分有点太绕了。 This is Your Mind on Plants (9/4/2021) 听完了this is your mind on plants。一开始当发现是how to chang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听书读书,头顶不秃 | Leave a comment

听书总结(71-80)

Astrophysics for People in a Hurry (6/3/2021) 听完了Astrophysics for People in a Hurry。 这本书全长只有三个多小时,但是写的很好,基本上总结了现代宇宙学的所有重要结论和猜想。从大爆炸开始,到加速膨胀理论,到宇宙常数,到元素,到如何探测星系,到太阳系及其行星,到地球,一气呵成。这应该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天文学科普读物了,有机会一定要拿实体书再看一遍。作者亲自朗读,明显非常有热情,和垃圾书不可同日而语。文字严谨优美,我认为任何有一点物理背景的人都应该看这本书,强烈推荐。 Numbers Don’t Lie (6/9/2021) 听完了Numbers Don’t Lie。这是牛人Smil的新作,其实是很多短文合集。Smil的几本主要著作我都听过,非常有深度和思考,完全是大宗师级的人物。听完了这本书我大概明白为什么他在中国毫无名气。与许多从东欧移民到欧美的知识分子一样,他的生活经历决定了对以苏联为代表的共产主义的极度厌恶,在这本短文集表现得比较明显。平心而论这本书没有什么大的主题,但基本写作手法还是用大量数字尤其是能源相关的数据描述人类生活。每篇短文讲述一个观点或者提出一个问题,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有解答。在我看来更像是挖了一个个坑,因为很多问题都不是短时间能解释清楚的,但深入下去会是很有意思的题材去探讨。比如帝国的兴衰,日本人为什么长寿,新能源汽车是否真的环保,如何面对海量数据时代,人类粮食问题的解决,食物浪费的探讨,如何解决大量碳排放,等等。整体感觉没有作者前面几个大作震撼,但是这本书更多在于对现代社会的思考而不是侧重历史变迁,其中的很多切入点很新颖,这是这本书的价值。 Grit (6/13/2021) 听完了Grit。感觉像一块石头投进了池塘,掀起了深处久未触碰的回忆,想起了很多往事。这本书作者是华裔,如果不是她自己写出来,第一眼是完全看不出来的。这本书的中心思想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人的努力大于天分。人们显然潜意识里更愿意把别人的成功,或多或少的成就归功于天分,因为这样可以为自己没有努力去开脱。书中随后论证了这个问题,并且举例,后半部分主要讲如何培养小孩勤奋努力。作者是心理学家,书里面提到了很多有意思的观点,比如刻意训练,僵化思维和发展思维,可惜都没有展开。说实话我认为这本书在当前左派当道的大环境下,如果把话讲开是有一点政治不正确的。这种题材也很少见因为在美国大家实际上并不崇尚长期的重复刻意的训练,即使这是大多数成功的必经之路。书的前面写的很好,但中间举的一些例子不是很符合主题,比如小摩CEO,西雅图海鹰的教练。但是最后一章完全扭转过来,升华了主题,非常精彩,可惜很短。这本书作者自己朗读的,很明显为书加分了很多。强烈推荐。 12 Rules for Life (6/23/2021) 听完了12 Rules for life,一时间竟无从说起。这本书长达16个小时,听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应该怎么总结。这是一个比较另类的著作,作者亲自朗读,我甚至觉得有声书才是这本书的最佳打开方式。因为这明显像是一个长篇演讲稿,听作者演讲再合适不过了。作者朗读时候憋着一股气,感觉前半辈子快憋死了,好不容易找到机会要发泄。就感觉是个老愤青,对当代社会要吐槽的地方太多了,从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讲一大段。据说本来有四十多个原则,后来编辑说一定要缩短,于是变成了12个。虽然叫人生十二原则,但是每个原则下面的内容和原则一点关系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尽管如此,里面有的内容还是很有意义的,非常适合涉世未深的少年。作者坚持人性本恶论,书中很多暗黑的例子,说的都对,但是当下没有多少人讲这些了,所以这本书尤其特别。比如弱肉强食,坏小孩,不要帮处境糟糕的人,他的可怜朋友,生病女儿,共产主义等,有好几个地方,我真的感觉要强烈推荐这本书的有声版本,因为讲的太好了,但是实在受不了作者的大段排比句,这种排比句都是至少5句起的,而且来的时候排山倒海一样,一层叠在另一层里面,如果是听演讲的话很有气势,听书就受不了。第一章开始我就快吐了,如果不是里面干货还可以,是不能坚持到第十二章的。这本书非常特别,人生不止有岁月静好,也有肮脏丑陋的角落,需要有人揭开给大家看。能够面对和接受所有的现实,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The Extended Mind (7/2/2021) 听完了The Extended mind。这本书总的来说不是很好。一是作者朗读的时候有气无力,听者昏昏欲睡,直接把书拉低了一个档次。二是内容组织的有点乱,其实每个章节仔细看还是过得去的,但是放在一起就有点不知所云。其实这本书的本意是如何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比如可以通过肢体的运动,靠近大自然,扩展视觉,空间想象,与人讨论等。但我认为这本书最失败之处在于没有讨论mind本身,即mind是如何工作的,如何通过研究mind的机制来提高效率。这才是根本的问题,其他的方案虽然正确,但是都是次要的方法,重点放在这个上面就是舍本逐末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作者缺乏理科的训练,有的例子有明显的漏洞不能论证,有逻辑思维的作者会在这里写几句话圆过来,但是作者在每个这样的地方都没有任何表示。同时应该看到,mind在学习的时候由于目标的不同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比如作者推荐的某些方法在学习理科的时候肯定是不行的,但作者全部一视同仁了。同样是讲mind,那本thinking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听书读书,头顶不秃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