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February 2010

胡言乱语(七)

原来扔东西也能扔出快感。看到旧信件,旧书,旧纸张,旧收据伴随着旧衣服,旧文具,旧包装盒一并进入垃圾堆的时候,感觉也一并把经历的一部分抛到了身后。虽然表面是一种解脱,但过去的事情难忘的经历再也不能重现。Up in the air里面的男主角开着减压的课程,教导别人及时行乐,自己却始终没有看透人生,不能免俗样的去追逐美丽的肥皂泡。 人大多总是希望安定下来的,也许添置身外之物就是这种潜意识下的表现。刚来美国的时候很多人也不过孑然一身,两只皮箱。是什么让我们背负了越来越多的东西,就像蜗牛般把整个壳背在身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搬家也是一件好事,这会强制性拷问自己哪些东西可有可无,哪些东西更加重要。越是经常搬家的人东西越少,而老呆在一个地方不动的人东西会积累下来,一百年后,这些就是历史。 (以下非原创)怎样看待身外之物,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人生观。有的人搬家时只想着带走值得带的东西,而有的人只想着扔掉不能带的东西。一般说来,前面一种人活得比较潇洒,往往能主动选择生活,“挥一挥衣袖,不留下一片云彩”,但有时流于肤浅。后一种人背负更多的负担,也承受更多的责任,虽然较为被动,但个人习惯和连贯性更容易保存,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如此吧。

Posted in 随心记,图样图森破 | 2 Comments

惟手熟尔

这句话来源于这样一个故事:某人射箭,十中八九,在旁卖油翁笑说“但手熟尔”,某人不忿。卖油翁也展示他的绝活:油穿铜钱,“惟手熟尔”,某人叹服。 最近看到申雪/赵宏博拿了奥运金牌,想到了这个故事。这里并没有贬低他们的意思。多年前他们二人小有名气的时候有人评论说他们拿不到金牌并不是动作难度不高,而是艺术性欠缺,而这个是很难提升的。在那个时候我还相信搞艺术需要有天赋这样的说法,但是十几年过去,他们在技巧和艺术上都已臻化境,拿金牌如探囊取物般。这说明很多事情并不是看上去那么困难,而是看付出多少的努力。没有人天生就是艺术家,也没有人生来就会做什么事情,所谓的天才只不过是后面人出于种种目的附会而已。 人与人之间智商的差别其实不大,在这种前提下产生一些说法,比如十五年理论,一万小时理论,等等。但我觉得还应该加上做这件事情时候的态度。一般的卖油翁也许需要十五年做到油穿铜钱的绝活,但是喜爱油穿铜钱的人也许只需要十年。能把工作变成自己热爱的事业,这个时间应该能大大缩短。 世界上大部分的工作做到最后也就是“惟手熟尔”,但是回报却大不相同。找到自己合适而且回报最大化的工作并不容易。就像砌墙,一个个人就如同一块块砖头,总是把自己打磨成最适合墙空缺部位的形状才能放进去。如果是承重墙,那这个人的价值就大大提升。在合适的时候碰到合适的空位并填进去,这就是机遇的含义吧。

Posted in 随心记,图样图森破 | Leave a comment

影评之飞屋环游记(Up)

随便翻了前段日子写的几个影评,竟然没有发现这个,补记之。 已经忘记为什么去看up,好像是有人在电影版上的推荐。但是当我看完一遍以后,心里已经知道今年的oscar最佳动画片非它莫属。2009是好莱坞电影的大年,各种颁奖典礼上avatar和hurt locker闹的不可开交,up毫无悬念的拿下一个又一个动画片奖项,这已经是大众和评委对它的肯定。 好的动画片应该是雅俗共赏,大人小孩都能看。但是把大人和小孩子都拉进电影院而且看完了都要说好就不太容易了。这几年来觉得故事最好的动画片应该还是shrek,后来不停拍续集,连4都快要出了。前几年比较火的是finding nemo,主要靠视觉效果取胜。up虽然是动画片,讲的却是老年人的故事,里面胖胖的亚裔小孩在故事里面只当了配角,但是很出彩。 我曾经不停的想,这个故事小孩子能看懂吗。前面十分钟据说是从制作的40多分钟短片里面剪出来的,确确实实浓缩了人生精华。只有经历过丰富多彩生活的人才能制作和剪辑出这样的片段,这也让有过人生经历的人从内心深处发出共鸣。Carl和Ellie印在邮箱上的手印经过风吹日晒,说明了一切。片子气氛随着黑发胖小孩的出场开始变得轻快,五颜六色的气球如同一个个梦想载着老人和小孩旅行。电影制作人员一定对狗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和了解,各种各样的狗轮流登场,习性和细节如此逼真让人惊叹不已。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对反角太过残酷,他一辈子呆在山洞里面只为得到一只傻大个大鸟,到最后都没有一丝翻身的机会。这个和传统动画片皆大欢喜的大结局有所不同。 但是瑕不掩瑜,电影超级精彩的前段和狗狗反客为主的后段基本上将观众群一网打尽,估计单身男女可以免疫,否则实在找不出不推荐看的理由。电影前面pixar的短片也十分精彩,链接在此http://www.vidivodo.com/283803/partly-cloudy

Posted in 电影小说,假的故事 | 1 Comment

胡言乱语(六)

T-mac终于被交易了。对于这个新闻绝大多数人并不觉得惊讶,由于他和队友,教练以及管理层的恶劣关系,被交易去别的地方几乎是一定的事情。好的一面是,他总算去了尼克斯这样一支目前他最适合的球队,开始新的生活。 特雷西 麦克格雷迪,几年来因为和姚明搭配在休斯敦火箭队从而成了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明星。即使是近一两年来恶评如潮,仍然占有球迷心中相当的位置。看到第一次代表尼克斯出场时候全场观众的热烈欢呼就知道他还并不完全在过去时。T-mac曾是联盟两届得分王,和科比齐名的人物,打球动作最漂亮的球员之一,两次签约顶薪合同,两千万以上工资,被人诟病的却是始终无法打过季后赛第一轮。他不是没有过机会,却总是命运不济。当年在魔术当得分王的时候因为格兰特希尔受伤无力回天,第二年3比1领先却被翻盘,到了火箭后打小牛那一年败在裁判手下,后来两遇爵士,在球风相克的情况下两次3比4败北。他的个人转折点应该在教练范甘迪饮恨辞职后,在姚明逐渐成为队内核心和新教练阿德尔曼新的球队体系下开始不受待见。最后发展到自行宣布动手术,摧毁球队交易他的一切努力,从此和火箭分道扬镳不可避免。 T-mac经常被人批评的就是精神意志不够强硬,缺乏关键时刻求胜的决心和自信。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在弹跳和身体素质走下坡路的情况下没有调整自身打法,加上防守不积极,慢慢的也失去了队友信任,老大地位不保,从此在火箭再无容身之地。相比科比这个和他同时代的人物,即使在当年犯强奸案的恶劣名声下,在联盟不再捧他的大环境里,仍然能保持争强好胜之心,甚至打出单场81分的数据,也改变了联盟的观感,从而如愿拿到一次总冠军。而T-mac虽然不能说职业生涯已经完结,但是已经是在一条非常陡的下坡路上,要维持当年的状态已经十分困难,更不用说总冠军了。就算是能够凑巧报大腿成功一次,相信对心气如此之高的他来说也是不容易接受的。 T-mac的经历给我们很多启示。1 性格决定命运。他的篮球天赋是公认无双的,但是意志不够坚强也是软肋之一。由于缺乏必胜的信念而完全靠天赋打球,状态好的时候可以35秒拿13分,而没有状态只能屡屡打铁。他的人生其实很不顺利,但是面对挫折后的态度更加重了这种不顺利的程度。2 团队合作。他的技术特点是自己拿球进攻而不是队友配合,但是年纪大了以后进攻质量下降。由于调整打法不够,球队后来已经不能容忍这种靠天吃饭的打法。科比自己也有体会,以前的科比是多么独的人,自己拿三四十分的时候球队却连季后赛都进不去,后来主动减少出手反而效果更好。3 个人情商。处理和球队的矛盾是需要技巧的,并不是每个人能像科比那样甚至左右球队交易。去年T-mac自行开记者会阻止交易虽然短期内达到了保护自己合同的目的,但是埋下了和球队分裂的种子,在自己没有强大到和别人摊牌的时候去和球队摊牌,那就是以卵击石。这显然并不是聪明的做法。4 英雄末路。英雄总有谢幕的一天,也会有成为狗熊的日子。NBA的赛场和人生一样短暂,很多新秀起来的时候多么耀眼,又凋谢的如此之快,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能够未雨绸缪找到自己的地位才是真英雄。谁也没想到像奥尼尔这样的人也会被湖人卖掉,但竟然又能搞到一个总冠军。看奥尼尔每到一个新球队说的话,简直肉麻到了极点,但是球迷和联盟还算对他不薄。

Posted in 随心记,图样图森破 | 1 Comment

谋生

睡觉前看了王志纲的《谋生》,夜不能寐。本来以为是催眠读物,但效果如同大剂量咖啡因。 这本书的内容并没有完全像封面上写的那样,彻底探讨人生定位的问题,这是让我有些失望的地方。全书的语言以报告和答问为主,这有点粗制滥造的嫌疑。书里面大概分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谈论世界格局主要是中国未来各省市发展格局,第二部分举了自己同学朋友的例子教导人要有自知之明,第三部分谈论人应该如何定位。作为知识分子出身和最具影响力的策划人,全书掩饰不住的透散出作者的傲气,由于是对大学生做报告,颇有点指点小辈的意思。尽管如此,读后还是令人深思,虽然我们已经老大不小了,但每一个对人生还有点憧憬和理想的人都应看读读这本书。 比较有意思的几点:(国家大事和世界大事除外)1 人生分类:平淡人生,传奇人生和成功人生2 要捕捉机遇,更要拒绝诱惑3 怎样规划人生4 周围朋友人生的例子,前后举了十人左右5 微软的程序员6 稍微嘲笑了一下成功学 看他自己的介绍,完全走的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出身路线,能够后来跟着改革开放三十年跌宕起伏到现在十分不易。尤其令人佩服的是还保有文人的傲骨,对于现在那些竭力为权贵摇旗呐喊的知识分子,他的评论是“比流氓还要流氓”。书里面对当年辞去记者下海一节略微带过,以隐喻的方式说是因为号子里的人只给发中号囚服不给大号囚服,所以干脆去外面找裤子穿,但后面还是忍不住说当年领导是“武大郎”,不知何意。 后来去看了他的blog和一些访谈,他预测烟台的房价会在七年内涨到四万一平米。blog上最新的一篇讲海南房地产热,一句话,现在的海南就是当年的京城第一刀。

Posted in 听书读书,头顶不秃 | 4 Comments

我是一棵秋天的树

作词:许常德 / 作曲:陈志远我是一棵秋天的树/稀少的叶片显得有些孤独/偶尔燕子会飞到我的肩上/用歌声描述这世界的匆促我是一棵秋天的树/枯瘦的技干少有人来停驻/曾有对恋人在我胸膛刻字/我弯不下腰无法看清楚我是一棵秋天的树/时时仰望天等待春风吹拂/但是季节不曾为我赶路/我很有耐心不与命运追逐我是一棵秋天的树/安安静静守着小小疆土/眼前的繁华我从不羡慕/因为最美的在心不在远处 可是人心并不如歌词里面那样诗情画意。人生注定要不停追逐,无法停住脚步。

Posted in 随心记,图样图森破 | 5 Comments

影评之喜剧之王

现在流行“弱势群体”一说,意即无权力,无靠山,无关系,无财富,无社会地位的社会群体,比如民工,下岗工人,上访民众,残障人士,等等。有人批评赵本山春晚的小品拿弱势群体开涮,这是一种为批评而批评的论调。当所谓的评论家真正面对弱势群体的时候,我并不相信他们会表现的多么慈眉善目。主旋律作品是不会关注弱势群体的,反而是一些小成本电影偶尔会拍摄到他们,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电影有的会获国外的奖,从而引发争议。早年的比如说《秋菊打官司》,近年的《和你在一起》,《卡拉是条狗》,《三峡好人》,等等。 周星驰往往被定义为喜剧演员,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在他后来的电影里面包含了很多对小人物的描写,现在看来就是所谓的弱势群体了。而且他表现的多是小市民类型,多数狡黠刁赖贪心,内心却不失善良,这应该和他成长在香港的环境有关。1999年上映的《喜剧之王》被普遍认为是转型之作,从此以后他当上了导演,可以较为自由的表达心中的想法。可以看到,周星驰对小人物的关注并没有减少,反而更加直白明显。《喜剧之王》不用说,《少林足球》里面的街舞,对白“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分别”,《功夫》里面的小混混,和《长江七号》里面的父子情。 普遍认为《喜剧之王》隐射周星驰本人早年跑龙套的经历。主角尹天仇大概是社区义工一类的职业,为了实现成为专业演员的梦想天天去蹭临时演员的角色,报酬也只要求一个便当。在经历了无数挫折与冷嘲热讽后,终于有机会作男主角,却在最后一刻被片方放弃,他作演员的梦想只能在一场荒谬的警匪卧底的反间戏中实现。 周星驰的大多数电影百看不厌,代表作很多。但除去《功夫》我认为这是他目前为止最优秀的作品。主人公一开场对着大海喊着“努力,奋斗”奠定了全剧的基调。被人当面嘲笑“是个死跑龙套的”后还要满脸堆笑却严肃指出“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唯一的财产大概就是那本《演员的自我修养》。如果说好的作品是以打动人心来衡量的话,这部电影打动人心的地方就太多了。比如一个人在舞台上面对空空的观众席,比如甘冒大险去拿那盒便当,比如把身上所有钱拿出来一遍遍抚平再加上一块手表,比如对着柳飘飘说“我养你啊”,比如坐在娟姐车上面对一步登天诱惑的激烈思想斗争,等等。电影同时捧红了张柏芝,她也成为后来香港娱乐圈的一段传奇。 电影片尾的一段花絮是,贵为导演的周星驰被众星捧月般坐在一群人中间,似乎看着众人试角,大家开心大笑的时候他不过安静的微笑着。能把小人物奋斗屡战屡败的沉重话题拍成喜剧又让人落泪,这是唯一的一部。

Posted in 电影小说,假的故事 | Leave a comment

胡言乱语(五)

昨天用f-spot看照片,觉得还挺好用的,但有不免有点担心。很多软件刚出来的时候又小又好用,但过了一段时间设计者就不停的往里面加东西,搞的臃肿不堪。以前的讯雷用起来多快,升级了几个版本以后既开始往外跳广告又冒出一大堆按钮,要等上一分钟才能有动作。ppstream也是,刚开始好好的慢慢开始插广告,还作游戏。更早的qq就更不用说了,现在装一个qq会跟着带上十几个程序,似乎不把系统搞死誓不罢休。现在装一个软件,似乎没有几百M都不好意思出门和人打招呼。 网站也是这样,以前门户网站听起来多么牛叉,后来搞新闻,搞邮件,搞搜索,搞校友录,搞游戏,搞论坛,样样都要搞,样样都搞不好。我也希望有大而全且精的网站,登录一下,便知天下事。但是现实却是,就像一打开大门,铺天盖地的灰尘,夹杂着些许有用的东西,劈头盖脸的扑面而来。 要装系统了,望着电脑里用掉的百十来g的空间,一头雾水。在电子世界中我们也产生着垃圾,唯一的清洁工就是自己。每天我们接触的信息,又有多少是真正需要的。有统计说,一期纽约时报包含的信息量,比十七世纪一个普通英格兰人一辈子接触的信息量还要大。遗憾的是,这样的信息爆炸的趋势似乎没有根本的改变。在这样的时代,真不知该何去何从。

Posted in 随心记,图样图森破 | Leave a comment

我的小学老师

春节晚会上小虎队三首哥,勾起了多少人的青春回忆。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时,情不自禁的回忆起教我们唱这些歌的易老师。 易老师是音乐老师,说他是我们的小学老师其实有点牵强。在那个时候当小学老师似乎都要先找另外一个学校实习几个月,再转到正式上班的学校去。某天班主任王小毅老师领来一个人,介绍给我们说这是易老师,是过来实习的,未来几个月的音乐课就交给他了。易老师应该刚从师专毕业,那时候还很年轻,戴副眼镜,斯斯文文的。他给我们上的音乐课应该四平八稳,因为我现在竟然完全想不起他给我们教课的内容。 平淡日子一天天过去,易老师的实习也快结束了。直到有一天,因为我要去参加在县里面礼堂六一的演出,不得不缺课排练。等我回到教室的时候,同学神秘兮兮的望着我,说你今天没来太可惜了,易老师教了我们一首歌。那时候我们上的音乐课都是按照教材来的,我知道并没有教新歌的内容,所以有点意外。同学把歌词抄在小本本上,拿来一看我就傻眼了,因为从来没听过,里面还夹杂有英文,我也从来没见过。于是死缠烂打,同学哼给我听,到了英文的地方两人一起傻眼,然后前后左右问应该怎么念。这首歌就是《青苹果乐园》。 这好像是易老师给我们上的最后一堂音乐课,在那以后易老师在我们小学的实习就结束了,这对我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易老师在新的学校给王老师写信,表达感激之意,王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了这封信,因为信里面提到了全班同学,易老师也感谢了我们。我当时有点感伤,眼泪差点流了出来。在那以后,我也再也没有见到过易老师。 易老师叫易小平,他要去的学校是开县陈家(或者赵家)镇里面一个农村小学。很多年我都不明白为什么他要在走前的最后一堂课上教我们教材以外的“流行音乐”,也许想表达一点点的叛逆,也许想以此给大家做个纪念。他一定不会记得我,我只是他教过的无数学生中普通一个,但是我每次听到青苹果乐园就会想起他。以后在音乐课上再也没有老师教我们唱这样的歌。 那是1990年的时候,我在小学五年级。

Posted in 往事回眸,亦幻亦真 | 2 Comments

科技时代

每次装操作系统,都是对身心和心里承受能力的极大考验。笔记本装windows 7,grub被搞没了,试了四个多小时后最终放弃,还是用一种很土的办法解决。台式机装windows 7,备份了大半天告知这是家庭版,升级不了,要全部重装。 那就重装吧。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